俄罗斯“基洛”级潜艇
发展背景
苏联海军于20世纪50年代建造了W级中型潜艇,随后又建造了改进的R级潜艇。但是苏联海军仅仅建造了20艘R级潜艇就中止了其建造计划。苏联海军之所以中止了R级潜艇的建造计划,是由于当时苏联海军决定开始建造更适于在公海使用的、吨位更大的F级潜艇以及其他诸多方面的原因。然而,W级潜艇仍然是苏联海军在20世纪60年代的标准常规动力潜艇,并且实践证明W级潜艇可以在波罗的海和黑海的浅水海域中充分地发挥作用。但是,20世纪70年代,W级潜艇的服役期已经超过了20年,潜艇性能已经相对落后,迫切需要更新换代。此外,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德国、荷兰及瑞典等西欧国家的常规潜艇技术有了很大进步,性能先进的常规潜艇不断涌现,面临西欧的这种优势,前苏联也不甘示弱,决定重新开展中型常规潜艇的设计工作。为维持一支具有在浅水海域中能够继续发挥作用的常规动力潜艇,苏联海军决定在70年代后期开始建造新一代的“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用来取代那些役龄过长的W级潜艇,以充实和加强前苏联在浅水海域活动的常规潜艇力量。
图 “基洛”级常规潜艇
基本情况
“基洛”级潜艇由红宝石设计局研究设计,总设计师为IO.H.科尔米利蒂,是一种吨位较大、性能先进并且采用现代设计的常规潜艇,除供苏联海军使用外,还可以用于出口外销。1974年海军总司令批准了技术任务书,1976年12月20日开始技术设计。由共青城、下新城和列宁格勒海军部等3家造船厂批量建造。首艇于1981年在共青城船厂铺设龙骨,1981年下水,1981年底建成并交付海军使用,最后一艘于1994年1月22日服役。苏联海军总共建造了40多艘“基洛”级潜艇,除满足本国海军使用的26艘外,其余大部分相继出口到波兰、罗马尼亚、印度、阿尔及利亚、利比亚以及伊朗等国家。
表 俄罗斯“基洛”级潜艇列表
舰名 |
舷号 |
铺设龙骨时间 |
下水时间 |
服役时间 |
“赤塔”号 |
504 |
1981.02.22 |
1981.08.23 |
1981.12.30 |
“维堡”号 |
469 |
1982.02.23 |
1982.09.16 |
1983.02.23 |
“新西伯利亚”号 |
440 |
1982.10.06 |
1984.03.15 |
1984.10.30 |
“沃洛格达”号 |
405 |
1983.08.24 |
1984.09.23 |
1984.12.30 |
B-806 |
487 |
1984.10.15 |
1986.04.30 |
1986.09.25 |
B-439 |
545 |
1986.04.04 |
1986.07.31 |
1986.12.30 |
“圣尼古拉”号 |
531 |
1987.03.21 |
1987.09.26 |
1988.01.30 |
“雅罗斯拉夫尔”号 |
425 |
1986.09.29 |
1988.07.30 |
1988.12.27 |
B-394 |
- |
1988.04.15 |
1988.09.03 |
1988.12.30 |
“卡卢加”号 |
468 |
1987.03.05 |
1989.05.07 |
1989.09.30 |
“乌斯季堪察斯克”号(ex-B 464) |
547 |
1989.05.26 |
1989.09.23 |
1990.01.30 |
“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号(ex-B 471) |
409 |
1988.10.26 |
1990.09.22 |
1990.12.30 |
“乌斯波杜列”号 |
549 |
1990.05.05 |
1990.10.04 |
1990.12.30 |
“弗拉季高加索”号(ex-B 459) |
431 |
1988.02.25 |
1990.09.24 |
1990.12.30 |
“阿尔罗萨”号 |
554 |
1988.05.17 |
1989.09 |
1990.12.30 |
“利佩茨克”号 |
429 |
1989.11.03 |
1991.07.27 |
1991.12.30 |
B-187 |
529 |
1991.05.07 |
1991.10.05 |
1991.12.30 |
“克拉斯诺卡缅斯克”号(ex-B 190) |
521 |
1992.05.08 |
1992.09.25 |
1992.12.30 |
“莫戈恰”号 |
507 |
1993.04.22 |
1993.10.06 |
1994.01.22 |
表 印度“基洛”级潜艇列表
舰名 |
舷号 |
铺设龙骨时间 |
下水时间 |
服役时间 |
海洋之吼 |
S55 |
1983.05.29 |
1985.07.29 |
1986.04.30 |
海洋旗帜 |
S56 |
1986.04.01 |
1986.07.27 |
1987.06.12 |
海王 |
S57 |
- |
- |
1987.10.20 |
海洋勇者 |
S58 |
1987.05.15 |
1987.09.13 |
1988.08.26 |
海宝石 |
S59 |
- |
- |
1988.12.22 |
海洋帝王 |
S60 |
1988.04.20 |
1988.08.16 |
1989.02.16 |
威震海洋 |
S61 |
1989.04.05 |
1989.08.26 |
1990.01.04 |
胜利之海 |
S62 |
1990.04.06 |
1990.07.27 |
1991.03.08 |
海洋守卫 |
S63 |
1995.02.16 |
1997.06.26 |
1997.12.24 |
海洋利器 |
S65 |
1998.12.12 |
1999.10.14 |
2000.007.19 |
表 其他国家“基洛”级潜艇列表
舰名 |
舷号 |
铺设龙骨时间 |
下水时间 |
服役时间 |
备注 |
ORZEL |
291 |
|
|
1986.04.29 |
波兰 |
RAIS HADJ MUBAREK |
012 |
1985 |
1986 |
1987.10 |
阿尔及利亚 |
EL HADJ SLIMANE |
013 |
1985 |
1987 |
1988.01 |
阿尔及利亚 |
- |
- |
2006 |
2008.04 |
2010 |
阿尔及利亚 |
- |
- |
2007 |
2009.04 |
2011 |
阿尔及利亚 |
TAREQ(ex-B 175) |
901 |
1988 |
1991.09.25 |
1992.11.21 |
伊朗 |
NOOR(ex-B 224) |
902 |
1989 |
1992.10.16 |
1993.06.06 |
伊朗 |
YUNES(ex-B 220) |
903 |
1990 |
1994.07.12 |
1996.11.25 |
伊朗 |
图 “基洛”级常规潜艇
图 俄罗斯“基洛”级常规潜艇剖视图 主要性能特点
总体性能
表 俄罗斯“基洛”级潜艇性能表
总长 |
73.8米 |
宽度 |
9.9米 |
吃水 |
6.6米 |
排水量(水上/水下) |
2325吨/3076吨 |
航速(水上/水下) |
10节/17节 |
续航力 |
水上6000海里/7节、水下400海里/3节 |
下潜深度 |
240米 |
自持力 |
45天 |
动力装置 |
柴电动力,5900马力,单轴六叶低噪声桨 |
艇员编制 |
52人(13名军官) |
武备 |
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其中2具专用发射线导鱼雷
8发9K34箭-3/SA-N-8小妖或10发9K38针式导弹/SA-N-10松鸡对空导弹但未在出口艇上装过。 |
电子设备 |
雷达:SnoopTray (MRP-25),表 索,I波段 声纳:Shark Teeth/Shark Fin; MGK-400:船体安装,主动和被动搜索攻击,中频率 Mouse Roar:船体安装,主动搜索,高频率 |
性能特点
“基洛”级潜艇充分体现出前苏联80年代的设计思想与技术水平。大量采用了核潜艇的研制成果和先进设备。从该级艇上能看到F级常规潜艇和核潜艇的影子。它既有求继承性,又有重点突破。继承性表 :主推进电机、柴油机,低压电制以及动力控制未摆脱过去的模式;辅助推进实际上是“退化”的三轴推进;观通导航系统基本上沿用了原有的配套;潜望镜只是在原有设备上作了简化;446型蓄电池在原有基础上稍有改进;鱼雷发射装置仍采用气动不平衡发射方式等等。而重点突破集中在船体线型、电力推进、低噪声、大深度发射、高性能武器、大型水声设备和自动操舵等关键技术方面。总而言之,该级艇的综合性能并不亚于西欧各国的常规潜艇性能。其主要特点如下:
▉ 噪声低,安静性好、声防护能力强
“基洛”级潜艇从线型设计到总体布置均采用了先进的减振降噪技术。对全艇机械、螺旋桨与水动力三大噪声源全面进行了均衡控制。具体措施为:采取电传动方式;艇体外表 设消声瓦;成组使用浮筏;管路系统隔振;声纳平台区声学处理;降低柴油机排气噪声;大量采用阻尼材料、隔振器材以及孔穴封闭等等。为了达到声隐身这一指标,不惜以降低航速、延长速潜时间和占用艇内宝贵空间为代价。
▉ 水声设备探测距离远,综合能力强
“基洛”级潜艇配备了基阵达4兆的声纳,而且对基阵进行了合理综合、使之成为噪声测向、声纳脉冲侦察(全方位)、通讯接收和主动回声探测的联合体。这样充分发挥了大型接收基阵的作用,在观测范围内进行了合理分配,保证了战术上的使用。由于该级艇本身噪声低,加上特大型声纳基阵,使潜艇具有远距离探测目标的能力。并能做到先敌发现,满足鱼雷武器使用的要求。
▉ 武器系统作战能力强
“基洛”级潜艇使用的武器品种多,能在远距离,大深度上先敌实施攻击。多种武器(3种鱼雷,4种水雷)可根据作战需求进行选择。反应时间快,具有连续攻击的能力。武器发射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发射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发射管前后盖上的开关、注水阀、疏水阀、通风阀、均压阀以及发射气瓶充气阀的开关,均由液压控制实施,操作方式有遥控、电控与手控3种。线导鱼雷反潜深度大,自导鱼雷反舰深度小,因此,武器的使用可进行合理搭配。
▉ 可靠性高、安全性好、生命力强
前苏联/俄罗斯的常规潜艇设计者一贯注重提高潜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生命力。这种设计思想与西欧潜艇设计者们有所不同。“基洛”级潜艇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全艇首次分为6个耐压舱,储备浮力达30%以上,任何一个舱破损,仍能保证不沉性。这么高的储备浮力在西欧潜艇中是少见的。其次是装艇的各种设备均以实用可靠为根本要求。此外,潜艇的关键系统或重要部位均设置有联锁装置。例如,压载水舱的通海阀与供气系统联锁,若压载水舱通海阀未打开,则不能吹除压载水;通气管航行深度大于20米时,全艇进、排气挡板、柴油机冷却水通海阀将自行关闭;水下航态时,水上进排气挡板锁定,实现了航态互锁保护。这些互锁功能大大提高了潜艇的生命力和安全可靠性。
▉ 艇体线型优化,推进方式先进
“基洛”级潜艇的艇体外形近似于水滴型,其长度与直径之比小于7.5,棱型系数约为0.61。因此其外形几乎接近于最小阻力外型,亦是最小噪声外型。船体外表 顺,无明显突出体,流水孔及通气孔也较少,基本上达到水力光滑。该级艇指挥台围壳较大,呈小厚度比翼型,因所处位置合理,故有良好的阻力性能。
“基洛”级潜艇采取单轴单桨电传动推进方式,加上双轴辅助推进是该级艇的一大特色。整套动力推进系统有利于降噪。主推进电机、经济航行电机以及辅助推进电机构成的一大二小的三轴特殊推进方式,可保证潜艇安全可靠航行。
性能参数
下水时间 : 1981年
服役时间 : 1981年
排水量 : 2325吨/3076吨(水面/水下)
航速 : 10节/17节(水面/水下)
续航力 : 水上6000海里/7节;水下400海里/3节。
人员编制 : 52人(13名军官)
下潜深度 : 240米
动力装置 : 柴电动力,5900马力,单轴六叶低噪声桨。
武器装备 : 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其中2具专用发射线导鱼雷; 可装备53型鱼雷、71系列线导鱼雷; 18枚鱼雷; 8发9K34箭-3/SA-N-8小妖或10发9K38针式导弹;/SA-N-10松鸡对空导弹但未在出口艇上装过。
电子战系统 : 雷达:SnoopTray (MRP-25),表面搜索,I波段; 声纳:Shark Teeth/Shark Fin; MGK-400:船体安装,主动和被动搜索攻击,中频率; Mouse Roar:船体安装,主动搜索,高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