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柯林斯”级潜艇
发展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期,立足于20世纪60年代的技术基础而研制的“奥克斯利”级潜艇的退役问题成为澳大利亚海军必须面临的问题,澳大利亚海军开始拟定取代“奥克斯利”级潜艇的新型潜艇建造计划,这是澳大利亚海军潜艇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澳大利亚海军对未来即将建造的新型潜艇寄予了厚望,期望着该级潜艇将会成为重要的战略系统,可以担负在澳大利亚海域之外的远洋巡逻使命,新型潜艇不仅可以提供威慑力量,还能完成搜集情报,特别是电子情报的任务。出于战略方面的考虑,澳大利亚海军要求新型潜艇应该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大约70天的海上续航力,因此,新型潜艇应该具有3000吨以上的排水量。在对澳大利亚海军新型潜艇的设计及其建造实施招标的过程中,国际上的一些著名潜艇制造厂家之间展开了异常激烈的竞争。后来竞争厂家只剩下德国的霍瓦兹造船厂和瑞典的考库姆公司时,这两家公司亦展开了拼搏实力的较量,最后,德国的霍瓦兹造船厂输给了瑞典的考库姆公司。新型潜艇在瑞典的考库姆公司进行设计阶段时,其设计代号为471型潜艇,建成之后被澳大利亚海军命名为“柯林斯”级潜艇。
基本情况
20世纪80年代末,澳大利亚与瑞典考库姆公司联合成立了澳大利亚潜艇股份有限公司(ASC),在澳大利亚建造6艘“柯林斯”级潜艇。该级潜艇采用了瑞典的设计,前两艘潜艇的艏段和尾段在瑞典的考库姆公司建造,由澳大利亚完成剩余部分并组装;其余4艘全部由澳大利亚船厂建造。
“柯林斯”级潜艇建造计划耗资约27亿美元,每艘艇造价约3.5-3.75亿美元。这是澳大利亚首次自行建造潜艇,是其舰艇建造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6艘“柯林斯”级潜艇命名及重要时间表 :
表 澳大利亚“柯林斯”级潜艇列表
舰名 |
舷号 |
铺设龙骨时间 |
下水时间 |
服役时间 |
柯林斯 |
73 |
1990.02.14 |
1993.08.28 |
1996.07.27 |
法恩科姆 |
74 |
1991.03.01 |
1995.12.15 |
1998.01.31 |
沃勒 |
75 |
1992.03.19 |
1997.03.14 |
1999.07.10 |
德查纽克斯 |
76 |
1993.03.04 |
1998.03.12 |
2001.02.23 |
希恩 |
77 |
1994.02.17 |
1999.05.01 |
2001.02.23 |
兰金 |
78 |
1995.05.12 |
2001.11.07 |
2003.03.29 |
总体性能
表 澳大利亚“柯林斯”级潜艇性能表
总长 |
77.8米 |
宽度 |
7.8米 |
吃水 |
7米 |
排水量(水上/水下) |
3051吨/3353吨 |
航速(水上/水下) |
10节/20节 |
续航力 |
水上:9000海里/10节 水下:11500海里/10节 |
下潜深度 |
300米 |
自持力 |
70天 |
动力装置 |
3台V18B/14型柴油机,1台5.4兆瓦电动机,1台应急DM43006液压发动机 |
艇员编制 |
42人(8名军官) |
武备 |
22枚533毫米马克48型鱼雷(6个鱼雷口),古尔德公司的MK48 mod4型两用线导鱼雷,主/被动寻找,航速55节时射程38公里,航速40节时射程50公里,战雷头重267公斤。 美国麦道公司的潜射“鱼叉”反舰导弹。主动雷达寻找,射程130公里,飞行速度0.9马赫数,战斗部重227公斤。 还可以把鱼雷换成44枚水雷 |
电子设备 |
Kelvin HughesType 1007雷达; I波段 汤姆逊·辛特拉公司的“希拉”综合声纳系统。GEC-马可尼公司“卡里瓦拉”(前两艘)或汤姆逊·马可尼公司的“维拉玛”或联信公司TB23可回缩式被动拖拽声呐阵。 |
性能特点
“柯林斯”级潜艇主尺度为长77.8米,宽7.8米,吃水7米,人员配备42名,其中8名军官,艇长军衔为中校。艇体采用单壳体结构,壳体寿命30年。为了增强对抗最先进潜艇的能力,低噪声是该级潜艇设计时的一项特别重要的指标。为了提高总体性能,降低艇体重量,该艇艇体采用瑞典产的抗拉伸高强度钢制成,这种合金钢比其他国家普遍使用的(如美国“弗吉尼亚”级或德国214级潜艇)HY80及HY100型镍铬钢更易焊接和加工。作为目前世界上先进的潜艇之一,“柯林斯”级潜艇主要具有以下性能特点:
▉ X形的尾舵布置
该级艇采用圆钝首、尖锥尾的过渡形线型,流线型指挥台围壳上装有水平舵,回转体尖尾上装有呈X形布置的尾舵和直径达4.4米的7叶大侧斜低速螺旋桨。其中X形布置的尾舵与日本最新“苍龙”级潜艇一样,与传统的十字形尾舵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当潜艇沉坐海底或者潜艇以水面航行状态贴靠码头时,尾舵不容易与海底或者岸壁产生碰撞;除了可避免尾舵与海底或岸壁发生碰撞外,还可增加尾舵面积,从而提高尾舵的效能;相对于十字尾舵面仅能简单的上下和左右摆动,X形尾舵的4个舵面中,任何一个舵面的转动都将会对潜艇的水下状态产生综合效应,从而可以保证潜艇在水下航行时具有更加灵活的三维机动能力。而7叶大侧斜螺旋桨则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降噪效果,美国“鲟鱼”级以及大部分“洛杉矶”级均采用7叶大侧斜螺旋桨。
图 澳大利亚“柯林斯”级潜艇
▉ 装备先进的潜艇控制系统与管理系统
潜艇控制系统与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是目前海军实现减少艇员、节约成本、提供高性能作战平台的重要手段。澳大利亚海军的“柯林斯”级潜艇是现役潜艇中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潜艇之一,装备了瑞典萨博公司制造的舰艇控制、监视和管理综合系统,能够有效实现控制与管理系统的自动化。由于该系统较高的自动化水平以及系统先进的可靠性与机动性,使艇员数量从“奥白隆”级潜艇的64名减少到“柯林斯”级潜艇的42名。
▉ 水声设备先进
“柯林斯”级潜艇使用的是法国汤姆逊·辛特拉公司的“希拉”综合声纳系统,采用了最先进的信号和数据处理算法、特定波束成形、抗干扰、脉冲抑制和目标识别等先进技术,功能包括:全景监视(包括自动探测和跟踪);精确定位(提供方位、距离、速度和航向等数据);对目标进行半自动分类,显示目标特征;进行频谱分析和参数鉴定;对敌方武器跟踪,预警;通过有效的声学跟踪方式进行综合声学战术态势评估;对本艇噪声进行监控,以保证本艇隐蔽安全航行,且使声纳工作达到最佳状态;进行性能监控和故障定位,使工作效率达到最佳;实施水下通信等。并且在设计之初就已考虑在该级艇上安装拖曳声纳阵。
性能参数
下水时间 : 1993年
服役时间 : 1996年
排水量 : 3051吨/3353吨(水面/水下)
全长 : 77.8米
型宽 : 7.8米
吃水 : 7米
航速 : 10节/20节(水面/水下)
续航力 : 11500海里/10节(水下)
人员编制 : 42人(8名军官)
下潜深度 : 300米
动力装置 : 3台V18B/14型柴油机,1台5.4兆瓦电动机,1台应急DM43006液压发动机。
武器装备 : 22枚533毫米马克48型鱼雷(6个鱼雷口),古尔德公司的MK48 mod4型两用线导鱼雷,主/被动寻找,航速55节时射程38公里,航速40节时射程50公里,战雷头重267公斤。 美国麦道公司的潜射“鱼叉”反舰导弹。主动雷达寻找,射程130公里,飞行速度0.9马赫数,战斗部重227公斤。 还可以把鱼雷换成44枚水雷。